万元/吨的导热油便可循环利用;此外,光热发电还可以完全利用火电、燃煤机组的发电系统,基建成本得到极大削减;更重要的是,与火电、燃煤机组结合提高了光热发电的稳定性,白天太阳光充足时我们就选择光热发电,夜间则转用火电、燃煤机组;除此以外,我们研制成功了双轴跟踪系统,既槽式集热器跟踪太阳光方位转动,从而获取实时最高能效。”张民幸如数家珍。
“华北电力大学搞这方面研究已经有好几年了,不久前我们与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展开合作,由学校出图纸,企业制造,着手搭建太阳能集热实验平台,目前已完成地基施工,企业设备到位后,国内第一个槽式双轴跟踪集热试验平台就将建成。”张民幸表示。
难以突破的火电利益格局
看似完美无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了重重技术难关,获得了国务院《决定》的政策支持、科研人员的乐此不疲以及企业资本的热烈追捧。但在这光鲜的背后,张民幸还是由衷地向记者描绘出光热发电产业化难以冲破的困局。
张民幸介绍,“我们的项目是大型燃煤节能基础研究973计划的子项目,得益于财政对项目的拨款,才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。但实际上,我们仍然处于试验阶段,很多热经济学、热力学数据都只是理论值